他们为什么选择大连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赵蕴颖

70个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投资总额1111亿元;重点推出年度第一批招商谋划项目、第一批建设土地、第一批商务楼宇和商业街店铺……怀着对大连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在昨日的大连市谋划项目和发展资源清单推介大会上,日韩使领馆代表、外国经贸机构代表,著名咨询机构、招商中介机构代表,知名企业代表,国内重点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代表及在连商会组织代表等600余人,认真听取大连市政府及各地区的政策解读和项目推介,希望从中找到新的合作良机,在大连投资兴业。是什么吸引签约企业将巨额投资项目落地大连?这些项目又将为大连带来什么?

总投资4亿元深挖石化产业链增值空间,从长兴岛走向世界

此次签约的70个项目中,由上海道普化学有限公司一期投资5000万元的异构烷烃项目成为一大亮点。董事长吴跃迪表示,该项目将利用恒力石化释放原料,向下游延伸生产低聚的异构烷烃产品,“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家提供该类产品的企业,并完全替进口。”除了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优势,吴跃迪说:“长兴岛的土地资源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对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销往日韩都有帮助,这都是我们选择长兴岛的原因。”

上海道普化学有限公司二期总投资约3.5亿元,主要产品及产能为年产50000吨合成烃基础油,“属于绿色化工很重要的应用,完全无毒无味”,项目达产后年产值预计6亿元。吴跃迪希望,先把第一期项目做好,然后尽快走下面的流程,在2022年八九月份建成投产。

中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获封存项目将带来世界影响力

由中信集团旗下中汇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获封存和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也备受关注。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宋一凡表示,从和长兴岛管委会方面接触到签约,用时5个月不到,“其中还包括了疫情的影响,从中汇信碳在全国的合作来看,大连的速度非常快。我们很有信心把整个项目做成示范性、招牌性的项目。”

作为项目的技术合作方,斯伦贝谢中国公司北亚区业务拓展经理钱海燕介绍,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除了更多采用新能源,工业生产流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没有办法直接减排的,通过资源转化方式量又很小。因此,国际上目前通行的办法就是把生产出来的多余的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作为全球最大的油田服务公司和设备制造商,斯伦贝谢参与了全球大概50%以上的碳封存项目。

据介绍,国际上现有最大的碳捕获与碳封存项目也仅为每年100万吨,“我们的目标是年封存100万吨到300万吨,建成达产后将是全球最大的商业运行项目,国际影响力也将是巨大的。”宋一凡说。该项目不仅服务将长兴岛的碳减排,也为今后引进化工企业和其他企业提供了空间。“我们已经基本确定了在长兴岛周边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地质条件进行碳储存,下一步将与中汇信碳、大连理工大学加强合作,争取尽快进入项目的实际设计、施工阶段。”钱海燕说。宋一凡则期待2023年该项目服务的首个30万吨项目能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我们的发展和大连的发展紧密相关

1994年,普华永道正式落户大连。2002年,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大连分所合伙人关兆文来到大连,“当时我们服务的客户主要是来自日本的企业,员工也只有几个人,我的任务是以大连为节点拓展整个东北地区的业务。”慢慢地,普华永道的客户逐渐多元化起来,开始有了日本以外的外国企业,也逐渐开始服务国企和民企。而大连的外资企业也从20年前的以日企为主,展现出了更多元的变化。回顾普华永道在大连的发展历程,关兆文说:“我们的发展和大连的经济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关兆文是辽宁省政协常委,大连市委、市政府的咨询委员,参与讨论过大连很多具体课题。然而,听到陈绍旺市长介绍大连的7个优势,关兆文仍然很受鼓舞。关兆文认为,企业从微观角度所面对的问题,和大连要面对的问题都是有共性的。“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传统优势业务,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挑战,需要思考如何做好传统优势产业,之后再创新、再发展。”大连也有自己的优势传统行业,当下也面临着如何做好传统优势行业,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拉长产业链,深挖产业链价值一系列问题。“普华永道愿意和大连一起努力,将优势细化成为可以落地的政策,助力大连高质量发展。”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连事务所所长重冈纯也表示,大连的“创新”是吸引日本企业投资兴趣的关键点,这些日本企业对大连“原字号”和“新字号”的融合产生了更多兴趣,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日本企业想要来大连发展。很多先进的科技产业、医疗产业或者汽车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等,都有投资合作空间。大连一些优势传统产业加上一些创新力也很有发展前景。